树欲静而风不恒。 尽管锦湖轮胎因大量使用再生料被央视“3.15党”曝光,但在上周一(3月21日)发布召回声明。 但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锦湖轮胎门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进一步发酵。 “截至今天上午,我们收到了871个关于锦湖轮胎的咨询,客户基本关心的是他们的车跑了多少公里会出现鼓包?轮胎可以更换吗?” 23日,北方家族中方合资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该人描述,虽然他所属的公司对配套产品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但对第一批装载的成品进行了高速、耐磨、耐腐蚀实验。 时间。 不过,在这场风波中,由于锦湖表态的反复无常,以及对所谓召回措施处理的模糊,锦湖自身的形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虽然汽车三包还没有出台,但显然这个问题应该由配套企业来承担。但现在锦湖已经决定召回,也没有具体的召回措施,货都堆满了 到了4S店,怎么办?” 经理一脸悲伤地面对记者。 而他的担忧并非个案。 锦湖胎门升级升级的背后,一方面是轮胎企业的回避,另一方面是整车厂的尖酸刻薄。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对比也反映出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轮胎召回方面的制度缺失。 公开信息的模糊回忆显示,锦湖轮胎是韩国八大集团之一的锦湖韩亚集团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大型专业轮胎生产企业。 与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轮胎行业龙头相比,锦湖轮胎知名度较低,处于行业二流地位。 然而最近,鲜为人知的锦湖轮胎却因为“重磨橡胶”事件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消息,锦湖轮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再生料,导致质量问题频发,给配备其轮胎的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央视认为锦湖轮胎的行为已经是原材料掺假行为,应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 然而,针对央视的指责,锦湖轮胎上演了先否认后承认的好戏。 3月16日,锦湖发表声明称,原片胶和再生胶的比例是按重量计算的,不是直观的数量比例。 因此,央视只是通过在视频中添加不同橡胶材料的数量来判断该公司违规。 操作说明不准确。 然而,随着这一宣布,消费者越来越质疑锦湖的质量。 随后,3月21日,锦湖轮胎中国区总裁李汉燮迫于舆论压力,被迫承认锦湖轮胎天津工厂不按标准生产的事实,并表示将召回有缺陷的轮胎。 尽快地。 “公司解雇了包括总经理在内的三名锦湖(天津)高管,并将不久后,确认锦湖轮胎天津有限公司未按照公司内部标准生产该产品系列,并申请召回。 最后,公司将通过包括经销商在内的所有网络迅速处理锦湖轮胎的所有质量问题。 ”李汉燮说道。不过,虽然他表达了召回的意图,但李汉燮关于召回的含糊言论再次将锦湖推到了风口浪尖。 “如何确定问题产品的批次? 锦湖天津工厂的问题会不会涉及到其他工厂? 这些锦湖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鉴于中国没有明确的轮胎‘三包’规定,锦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企的利益。” 盖世汽车CEO陈文凯认为,轮胎企业的召回应从整车厂召回和替换轮胎采购商召回两管齐下。 不过,记者从锦湖(中国)获悉,目前锦湖轮胎的具体召回细节仍在制定中,具体发布日期尚无定论。 锦湖的做法,让不少国内的锦湖轮胎厂商感到颇为尴尬。 据悉,国内奇瑞汽车、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哈飞汽车、华晨汽车、长城汽车等主流车企均使用锦湖配套轮胎。 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使用锦湖和锦湖轮胎的汽车数量可能超过1000万辆。 如果全部召回,那将是一大笔钱。 “但我们也是受害者。”一位整车厂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在讨论是否应该承担召回,因为毕竟客户是我们的,但本质上这个责任还是应该由车厂来承担。” 支持企业。因此,面对锦湖推迟的召回措施,大部分主机厂选择继续等待。“北京现代将对锦湖轮胎的质量做出三项措施。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公关部人士表示,首先,北京现代第一时间停止了对锦湖轮胎天津工厂的收购; 以最快的速度协助消费者与他们沟通,并尽快解决部分不良品; 三是北京现代全国经销商开通800热线专人负责,第一时间解答消费者关于轮胎的问题。 上海通用也发表声明称,已为该品牌安排了专门的维修站,如果用户对锦湖轮胎的质量有疑问或问题,可以到就近的特约维修站,公司将协助客户进行轮胎维修。 尽快进行质量鉴定。 由于此次质量危机可能会影响锦湖轮胎与汽车厂商未来的合作,国内轮胎行业的竞争格局或将发生变化。 采访中,部分整车厂明确表示会考虑更换轮胎的供应商,但当记者致电锦湖的主要竞争对手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厂家从他们那里拿到。连接。 而且,该负责人表示,即使主机厂给他们增加订单,也要考虑自己的产能分配问题。 因为工厂的生产计划在年初就已经确定了。 由此看来,如果主机厂放弃锦湖配套轮胎,工厂的生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制度反思 在陈文凯看来,锦湖轮胎过度使用再生料与轮胎企业近年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有很大关系。 “由于去年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同比上涨20%左右,轮胎企业的成本压力大大增加。而新车价格的持续下跌,造成了配套的利润。 企业受到主机厂的严重挤压,那么多轮胎厂商,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陈文凯表示,“这也使得以锦湖为代表的以配套市场为主的轮胎供应商不得不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使用废料。”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轮胎企业亏损,今年1、2月以来,轮胎企业亏损超过50%,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锦湖轮胎的进货价已跌至200多元一 不过,陈文凯也认为,尽管存在成本压力,锦湖也不应该大量使用再生胶。“因为轮胎是关系到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产品,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应该做强产业。” 自律,特别是相关利益链要关注消费者的生活,加强对行业的监管。”陈文凯呼吁。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告诉记者,这起事件表明, 我国建立完善的轮胎召回制度迫在眉睫,据他介绍,《轮胎产业政策》出台 工信部去年明确提出建立轮胎(包括翻新轮胎)召回制度。 2008年,商务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贸行业标准《轮胎经销企业经营规范和索赔要求》,其中也明确规定,在使用初期出现批次质量问题的,产品召回和 理赔须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确认后方可实施。 . 不过,尽管如此,轮胎的“三包”规定并未出台。 不过,据悉,已经完成意见征集的《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将于今年出台。 范仁德认为,这或许能改变目前轮胎等重要零部件召回困难的尴尬局面。 记者观察有多少锦湖能回来? ■寇建东 3月21日,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钟浩和中国区总裁李汉燮双双向中国消费者低头。 但这并不意味着“锦湖轮胎掺假事件”已经平息——召回的细节、生产工艺的规范,甚至召回轮胎的位置……锦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然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锦湖的道歉声明。 “我看了好几遍,还是没看懂。” 3月22日,一家合资汽车公司的中方经理对锦湖的道歉声明感到不解。 在这份声明中,金虽然莱克已经做出了更换和召回人员的决定,但并未提及其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锦湖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范添加再生胶(又称再生胶),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问题是,这样的轮胎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会不会造成质量问题,危及消费者的行车安全? 中国除了锦湖,还有“金河”、“晋江”甚至“金海”、“金阳”吗? 所谓回收料,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在其官网发文称,“轮胎生产过程中允许混料,但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混料。” 再生料的使用在轮胎生产中很常见。 在此过程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多次修订轮胎技术规程,其中对子午胎和斜交胎生产过程中回混胶的比例有明确要求 . 同时,这些工艺规程是行业的最低要求,各轮胎厂根据自己的工艺和设备条件,制定了更加详细和严格的内控标准。 1998年化工部撤销后,轮胎行业没有统一修订轮胎技术法规。 面对缺失和过时的技术法规,目前在材料和生产工艺领域取得了长足技术进步的轮胎厂家,目前都是根据工厂多年积累的经验,根据各自的工艺差异和设备差异。 各回混胶的混合比标准。 缺乏行业标准,缺乏行业监管——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轮胎制造商扮演了“运动员”(自己生产)和“裁判”(自己监督)的双重角色。 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由于监管缺失,轮胎企业忽视产品质量在所难免。 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产销突破1800万辆,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也带动了轮胎行业的增长。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工业分会统计,2010年,轮胎分会45家会员单位轮胎综合产量同比增长16%(国内前十大轮胎生产企业产量超过 2010年首次达到2亿元),销售收入增长23%。 然而,在轮胎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的同时,轮胎行业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飙升、汇率波动等严峻现实。 2009年11月橡胶价格仅为16000元/吨左右,但到去年底已达到近38000元/吨的历史高位。 同时,国内轮胎产品价格虽然也有所上涨,但整体涨幅不足20%,对橡胶行业走出困境影响不大。 原材料的高成本直接影响到轮胎制造商的盈利能力。 据2010年国内轮胎生产第一家上市公司佳通轮胎(600182SH.)2010年年报,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6.11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营业利润1.34亿元,同比下降63%。 佳通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无法通过调整售价来完全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汇率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缺乏监管使公司得以利用; 企业愿意承担风险。 因此,锦湖事件的曝光有其必然性,但不知道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行业潜规则?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10%的利润让人发疯,50%的人是绝望的,100%的利润可以拼命冒险,300%的利润可以践踏世间所有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