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立春后都会有寒潮,称为寒春。这种非常规的冷空气每年都会让人措手不及。你可能来不及脱下长裤再穿上羊毛裤。常言道,逆春而断筋。春季不注意保暖,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疾病侵袭。今年寒春来临前,《生活时报》(微信搜索LT0385 关注)邀请各学科专家为大家勾勒保暖要点,教大家远离寒冷的小窍门。专家专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唐承春 中医药大学卫生系教授刘占文博士教你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和哮喘。如果不及时添衣,老人小孩等免疫力低下的人很容易感冒。受到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进而引起气道反应性增加,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出现反复或加重病情。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都不一样,有家族史和敏感体质的人会更加严重。专家建议:体质较弱的人最好在寒冷的天气里外出。外出时戴口罩,多加衣服,注意头、胸、背、脚保持温暖,以免着凉。肠胃病学感冒、老胃病容易发生。气温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起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肠胃炎等。专家建议:很多患者感冒后会出现老胃病。本身有胃病的人在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换衣服,防止腹部受凉。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生冷食物,按时吃饭。运动要适度,大量运动时不宜出汗过多。日常作息,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想太多。心内科气温骤降,心脏受伤。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高度敏感,尤其是寒冷的天气。突然的冷刺激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天气寒冷时,应减少户外活动,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肌梗塞。气温急剧下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心肌缺血。此外,呼吸道感染的频繁发生容易诱发肺炎,也会导致心脏超负荷,成为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专家建议: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出现胸闷、隐痛或心悸,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特别注意。脑梗塞在神经病学的早春是非常可怕的。春季是脑梗塞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很多老人晚上上厕所或者早上聚在一起的时候容易中风。这两个时间段也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气温骤降,白天和黑夜温差大、气压低、湿度大,很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引起小动脉持续痉挛,引起血压突然升高和中风事故。晚上睡觉时,人处于静止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是这一时期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专家建议: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嘴角歪斜、言语不清、头晕呕吐等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防寒早春三处,御寒御寒:颈、腰、足为人体阳气输送的主经,易外露。一旦感冒可能影响全身,就需要格外小心的保护。颈部:戴着围巾,训练抬高头部时,身体的许多经络都经过颈部,许多电脑使用者患有慢性颈部劳损。一旦受凉,可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肌肉痉挛等,诱发或加重颈椎病、头晕、脑供血不足等不适。外出时最好戴上围巾或高领毛衣,以免脖子暴露在风和寒冷中。通常,你可以做更多的运动来扩大你的胸部和抬起头来帮助伸展你的肌肉和骨骼并训练你的颈椎:双手放在脖子后面,同时扩大你的胸部,头向后仰,使用你的颈椎。手臂向前,并用你的脖子来抵消你手臂的力量。腰部:多穿衣服,揉腰、揉眼、揉腰为肾,腰部受凉易引起气滞血瘀,引起腰痛,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老病复发。早春尽量少穿低腰裤和露肚皮的短外套。中老年人可以用腰带保暖。日常活动久坐较少的人,可以每天按摩腰部的肾俞穴:双手交叉,快速揉搓手掌,将手掌放在肾俞穴(俗称腰眼,两侧两指宽)腰椎,约肚脐水平)。 , 用手掌温热腰肾,用双手反复按揉,直到腰部微热。脚:经常走动,经常泡脚,脚支撑人体,但离心脏较远,容易影响血液循环,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被冷空气袭击。确保每天保持鞋子和袜子温暖干燥。在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当脚底感到冰凉时,最好起身走动一下,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及时驱寒。坚持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可加些温补或舒筋活血的中草药,如干姜、桂枝、当归、艾叶等。泡脚。 ▲本期编辑:王晓庆